详细内容

关于提升“大黄山”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2-11-11    阅读次数:4029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浅显直白的语言之中蕴藏着中国人朴素的生态文明观。我省黄山以及池州、宣城、安庆等地保存着皖南地区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中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更有着独特而珍贵的生态价值。维持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份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开发利用“大黄山”区域旅游价值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市、县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随着“大黄山”区域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游客活动的足迹、范围、频率大幅提升,对以山水资源为主体的皖南景区带来了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再加上景区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因素,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从经营者的角度而言,生态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我们与安庆市周边潜山、岳西等地的部分景区经营者进行了交流,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景区经营者(包括旅游从业者)最为关注的是景区收入问题,其次是游客安全问题,对景区内的生态保护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比如,一些景区设置的旅游攀岩项目,在山体岩壁上凿孔挂片,实际上已对地质造成了损害;还有些景区在自然水体附近设置露营地或野餐营地,极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此外,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景区对接待场所的能耗和生态管理没有概念,比如电器是否为一级能效,床品是否为自然面料,装修是否采用绿色无污染材料等,这些都是影响景区能否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旅游者的角度而言,生态环保知识较为缺乏。从我们观察的情况以及与旅游从业者的交流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宣传,大部分游客的旅游行为都是有序的,比如按指引停放车辆、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等。但也要看到,一些游客由于缺乏生态环保知识,无形中对当地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比如,采挖景区草木,攀折林木果实或枝条,随意捕捉游鱼、昆虫以及在自然水体垂钓、戏水等。这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虽然造成的生态侵害较为轻微,但对景区的水质、野生动物、土壤与植被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生态环保标准尚不明确。具体来说,就是景区的绿色生态创建缺乏详细的行动指南和建设指标。就生态环保部门而言,当前正在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创建,但这项工作的关注层面主要集中在县(市)整体层面,对具体景区的指导力度不够或缺乏指导。就文旅部门而言,我们查阅了5A级景区创建标准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景区、民宿的生态保护工作只有原则性意见,具体如何落实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为此建议:

1.强化生态环保知识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对景区经营者和旅游从业者的生态环保知识培训,建议聘请水文学、生态学或生态旅游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生态环境顾问,定期对景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生态环保培训,提升他们的生态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对旅游者的生态环保教育,建议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的生态环保教育解说系统,以游客中心、展览馆、指示标牌、游览图以及商品包装袋等为载体,展示本地的自然生态特点、珍稀物种、名贵林木等,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政策以及不正确旅游行为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2.强化生态环境容量调控。游客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实现景区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平衡,建议根据旅游活动的时段分布以及不同景区的游客热度、生态容量实施调控。比如,对于季节性饱和或超载问题,可以采取淡旺季门票差价及其他优惠政策,平抑景区客流的季节性波动。对于结构性饱和或超载问题,应根据不同景区的生态容量,合理调整游客分布,特别是对生态敏感地区应当控制开放时间以减少生态干扰。同时,建议实施景区轮休制度,减少由于游客过于集中于某几个景区所带来的局部性环境容量超载问题。

3.强化生态绿色景区建设。我们从“食、住、行、购、娱”等旅游关键要素出发,对相关部门指导推动绿色生态景区建设提出建议。绿色餐饮,景区经营者应尽可能提供绿色食品,制定绿色采购和供应制度,制定绿色服务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绿色住宿,应当采用无污染的带有环境标志的“绿色装饰材料”以及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生态装饰材料”,确保客房的一氧化碳含量、TSP、挥发性有机物符合标准,客房用品也应尽量采用纯天然制品。绿色交通,景区内部交通应以小型、环保型公交车为主,辅以自行车、电瓶车等绿色交通方式,以减少废气排放和灰尘污染。绿色商品,既要注重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和工艺,更要在保证特色的前提下进行改进,确保旅游商品无污染、无公害、符合环保和生态要求。绿色娱乐,建议根据季节、气候、地方文化的不同,策划多种主题的健康游憩活动,为旅游者进行健身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各种设施和相应服务。(朱月庆   民革安庆市委会)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