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推进完善现代高层次学徒制

发表时间:2023-06-20    阅读次数:4000

当前,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融合趋势不断增强,低水平重复性劳动岗位不断减少,企业对高水平高层次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解决人才紧缺问题,针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就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共育人等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推进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能培训传承的层级不高。目前,工厂设备高端智能化集成化,对现代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以我们走访的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机械电器设备制造企业为例,其一线工人不仅要看懂设备图纸、弄清工艺流程,还要掌握一定的设备编程和调试知识,与此同时,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背后所蕴藏的安全、质量、环保意识要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但从调研情况看,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培训学徒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生产需求,能开机子操作设备即视为出师,学徒不能达到现代新型产业工人的要求。

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其对现代学徒制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顾虑。一是工人流失的问题,培养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企业在设备、宿舍、餐饮、管理等方面要付出一定成本,且短期内难以实现成本回收。一旦培育合格的学徒人才未如预期留在培养企业就业,或没有在企业长期稳定服务,企业则难以获得长期收益。二是用工成本的问题,为节省用工成本,不少企业选择外招大量的劳务工。以我们调研的某国企为例,其主厂区800名工人中,劳务工550余名,占比达到69%。既然外招劳务工能够满足企业基本需求,对学徒培养企业自然缺乏积极性。

三、“师带徒”双方的参与意愿不高。与传统“师带徒”的三年言传身教不同,现代学徒制普遍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师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两方都有意见。一些师傅反映,师傅带徒弟、责任师傅抗,要对学徒培训期间的制造工艺、产品质量负责,学徒出现残次品,板子打在师傅身上。还要一些老师傅年龄较大、体能下降,自己还在一线工作挣取工时工资,学徒考核不合格,既影响其工资收入,又影响其退休,造成师傅的压力较大。一些学徒认为,企业将学徒当作廉价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时间少,参与企业杂务时间多,未来的成长和上升通道受限;同时,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不能参加大学正常的社团活动,企业自身又没有文娱、体育、联谊等活动,学徒作为年轻人,其心态容易失衡。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建立现代高层次学徒制的第三方评估制度。实施现代高层次学徒制的成色如何、效果怎样,需要一个公正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比如法国对学徒制涉及的财政成本、企业补助、课程设置、用工导向、行业需求等效果,就是由法国审计法院进行专项评估。鉴于目前各地都已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建议市级人才发展集团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建设等方面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协调处理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推动学校与企业在资源共享、技术攻关、工艺改进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学徒制培养,人才发展集团可以会同当地人社部门,统一协调和集中开展职业培训。

二、提升企业参与现代高层次学徒制工作的意愿。建议地方政府在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培训投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补贴标准、发放依据及发放周期,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要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于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对积极开展学徒培训并取得较好成果的企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补贴,降低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及投资风险,调动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培训的积极性。

三、着力优化学徒的成长和上升环境。从学校层面而言,要推进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实施,要灵活安排教学进度,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和企业生产周期变化,关注学生对社团、文娱以及资格考试、学历晋升等方面的正常诉求,保证校园生活与企业实践的交替进行。从企业层面而言,要完善内部薪资等级和职称晋升制度,让学徒能看到未来有较好的薪资提升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调动学徒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徒留任率。从政府部门而言,教育、人社等部门要共同制定统一的学历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保障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质量。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学徒学分银行,通过学分认证、积累和互换,使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融通,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朱月庆   民革安庆市委会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