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推动“陪诊师”行业健康发展 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感受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3-10-30    阅读次数:5774

“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除了北上广,在郑州、重庆、长沙、成都、合肥等城市,陪诊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陪诊师的具体工作包括,帮人挂号、代取药品取报告、陪伴看病、代问诊等。随着时间发展,陪诊师队伍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

一方面,随着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空巢老人”增多,子女无法及时陪伴就医,同时很多老人对当下越来越趋向于电子化、智能化的就医流程不习惯、不熟悉,异地就医过程中,即使有子女陪伴但由于对外地医院的不了解也会造成时间、金钱的浪费;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称“陪诊师的年轻客户占比超6成”,虽然年轻人对网络信息接触比较多,但对很多不常去医院、社会生活经验较少,特别是单身女性而言,往往对就医的相关流程并不是很熟悉。因此,熟悉医院环境、就医流程、专家资源分布的陪诊师这一职业的出现填补了空白,成为一些特定群体的“刚需”。推动陪诊师行业健康发展,对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提升群众就医感受、建设老年型友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陪诊师在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有一些堵点、难点和不规范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职业定位不清晰,陪诊师暂未被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该职业的正式名称、服务内容、证明方式等均为空白,群众对陪诊师职业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二是职业培训体系、行业规范尚未建立,一个合格的陪诊师需要临床医学、心理学、健康管理、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服务内容需要制定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并在服务过程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只有经过正规培训,才能让就医群众享受到专业可靠的服务。三是行业监管部门尚不明确,目前各大城市的陪诊师收费、服务标准均不透明,且有可能滋生“医托”“黄牛”等违法现象,一旦出现纠纷,群众往往不知道找谁投诉维权,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建议:

一、正式确立职业,出台指导文件。一是建议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调研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发展现状,早日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二是出台推动陪诊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职业定义、职业范围、服务标准、指导价格、培训大纲、监管部门等内容,指导各省、市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和监管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培训体系。一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推动成立中国陪诊师协会,做好行业知识、信息共享,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行业内优质企业评价体系、陪诊师注册管理系统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二是依托陪诊师协会,根据政府指导性文件精神,结合我国实际开发陪诊师专业培训课程,建立规范化培训基地,鼓励资质好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推进行业竞赛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评比。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体验。一是在美团、饿了么等网络服务平台开通相应权限,鼓励有资质陪诊企业入驻当地平台,方便群众择优选择。二是各大医院可自行外包陪诊服务,在医院公众号平台开通陪诊服务选项。三是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陪诊服务,针对特殊人群,如五保户、长护险老人、居家养老老人等,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购买陪诊服务套餐,让更多需要服务的老人病有所“依”。撰稿/初审:曹阳  复审:李亚  终审:储登界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