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关于推进我市校园急救能力建设的建议

发表时间:2023-05-08    阅读次数:4084

近年来,校园心脑血管意外及创伤等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心脏骤停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病后四分钟内,而120救护人员到达一般在十分钟以上。如校园内发生此类情况,不立即采取现场施救,患者不可逆的伤害是大概率。在校园内培训一批具备心肺复苏技能的教职工、配置就近能取得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切实提高师生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减少意外伤害的有力措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在学校、机关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AED,明确提出把心肺复苏等健康急救知识纳入学生考试内容,把健康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学生评优考核的重要指标。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中,健康学校建设的一项重点指标为:按标准配备AED等急救设备设施,面向师生普及急救知识技能。

通过对我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现场走访中发现,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园急救能力方面还存在设施配备不足、认识程度不够、急救能力缺乏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发挥政府职能,配置有效资源。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将急救设备购置、后续维护以及培训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明确配置要求。尽快在学校运动场地配置AED,充分考虑师生的密度、活动强度以及适当的距离进行安装,并设置明显标识,确保设备能在第一时间立即投入使用,为被救者在120急救医生到来前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处置效果。将急救知识和能力列入新入职教师上岗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学校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中青年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职员工,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AED使用等基本技能,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各校园内全天候保持有一定人员数量。

三、尊重科学规律,开展急救演练。学校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状况下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在全市选择一批试点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校园急救教育实践活动,及时组织专家评估、总结,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市全面推广。

四、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能力提升。根据教育部、红十字总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拟定校园急救能力考核指标办法,指标内容纳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对校园急救能力建设和急救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潘琦  农工党安庆市委会)


版权所有:中共安庆市委统战部 2009-2016
地址:安庆市东部新城综合写字楼6楼B区 邮编:246000 电话:0556-5346424
技术支持:安庆热线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048号    皖ICP备11009532号-1